缸内直喷技术的历史及其弊端解读(2)
BMWCHE/2016-01-16/技术解析/阅读:次
缸内直喷技术会导致雾霾?
现在,面对汽油价格的压力以及排放法规的压力,缸内直喷技术重回人们视线,但回归之后,所谓的新技术看似美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及使用后,人们开始发现它带来的一些新麻烦。
对于雾霾的影响
此前,有关雾霾与直喷发动机之间一直有着不太和谐的声音,有人指出缸内直喷系统由于燃油从雾化向气化过渡时并不具备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相比歧管喷射而言),以此在排放尾气中会含有大量的微粒(PM2.5是微粒的一种,微粒直径在2.5微米以下)。
以上说法是根据缸内直喷系统的结构推断而来,直观来看,歧管喷射系统的喷油嘴固定在进气歧管上,喷油时,燃油顺着进气道通过气门进入气缸,在这途中也就为处于油气混合状态的燃油提供了一定时间去完成雾化向气化的过渡。
再来看缸内直喷系统的结构,喷油嘴直接固定向气缸内喷油,虽然在高压泵的驱使下,燃油的雾化能力更好,但由于燃油直接喷入高温状态的气缸内,致使留给燃油汽化的时间很短促,这也就为排放更多微粒创造了条件。
近日,日本环境机构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并最终确认了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比歧管喷射技术发动机排放出的微粒浓度要高的这一说法,换句话说,同级别的两辆车,搭载直喷发动机的汽车在排放方面要比采用歧管喷射发动机的汽车排放出更多的微粒,因此,也就成了雾霾天气的一个原因。
试验共使用了3辆汽车,其中,一辆为2011年款搭载了直喷发动机的日系车型,另一辆为2007年款相同车型,但搭载了一台普通电喷(歧管喷射)发动机,有意思的是,在这项测试中,他们还找来了一辆2011年款搭载缸内直喷发动机的欧洲车。遗憾的是,试验机构并未公布具体车型。
试验方以“JC08模式”分析了这三款车的排放质量,包括尾气中的微粒个数和微粒直径分布进行记录。
『图片中的红线和蓝线分别是2014年开始执行以及2017年开始执行的欧洲排放标准』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采用不同喷射技术的两辆日系车之间在微粒个数方面有着超过10倍的差距,而相比日系直喷发动机汽车,来自欧洲的直喷发动机汽车在这方面的表现则要更差些,达到日系直喷发动机汽车的5倍。尽管如此,这样的结果也是相对于各阶段的排放标准得出的。
通过这一试验,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相比歧管喷射发动机,直喷发动机汽车对雾霾环境造成更大影响的说法(毫无疑问,工业排放也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至于日系和欧系哪个派别的直喷发动机对雾霾天气影响更大,经过两款车的测试显然不能妄下定论。
尽管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比普通电喷(歧管喷射)发动机在微粒排放方面严重,但也远远不及搭载柴油发动机的大货车,特别是那些冒着黑烟的排放不达标的柴油车更是对环境不利。
这项试验仅是对汽车尾气中微粒一项进行测试,但如果综合来看,缸内直喷技术仍旧可以帮助发动机优化尾气质量,相比歧管喷射技术,在油耗以及动力性能方面都有一定优势,这也是历史再次选择缸内直喷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站声明 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
2、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3、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bmw@bmwche.cn 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2、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3、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bmw@bmwche.cn 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