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终结者——前驱vs后驱,哪个加速更猛?
BMWCHE/2016-01-12/技术解析/阅读:次
前驱还是后驱,哪个动力好,哪个加速快?以奥迪A4 B7 1.8T 手动,先忽略发动机和手动挡,就借用这台车的动力学参数,说简单点,就是借用这个平台,比如轴距、重心高度、前后轴重比,轮胎参数等,通过计算来引出结论。这也是德国人经常用的方法,用真实案例来讲学,而不是从一堆方程入手。
这是一台前驱车,重心偏高且略微靠前,前后轴重比约为60%:40%,如果发动机逐渐提高数据扭矩的话,车子加速感就会越来越强。于是我们计算出下面一个曲线图,表示发动机数据扭矩和车子加速度的理论对应关系。为了形象一些,我们采用g作为加速度单位,1g就是一个重力加速度。
这个图很粗浅,甚至是不对的,不要以为买台280Nm的车就可以获得1个g的弹射起步,那么千万级的超跑们都会笑的。加速度不可能无限制提高的,它受到轮胎抓地力、路面情况的影响,终归会碰到天花板,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个天花板在哪里。
体验过加速的车主都知道,车子加速时,整个车身会有后仰的趋势,说形象一些就是车头抬起,屁股坐下,重量会发生后移。
的确,如下图,绝大多数车的重心(O点)都高于车轮中心(C点),通过车轮中心作用的驱动力F,会对车身中心造成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使车头上仰,前轴变轻。
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推导计算出不同加速力道所造成的前轴轴重减少,而前轴越轻,车轮就越容易打滑。诺诺省去繁杂过程,直接看下图的红色虚线,这就是在不同的动力输出下的加速度物理上限,即“天花板”!也就是说,高于这根红色虚线的加速度都是实现不了的,会以车轮打滑告终。所以这台车的最大加速度,其实只有0.46g。
关于上述前驱车的计算模拟过程,我们得到几个结论:
1)重心越靠前,前驱车可以达到的极限加速度就越大
2)重心越低,加速过程中,发生的轴重转移就越少,加速感越稳定
3)在暴力起步过程中,128Nm的扭矩就可以让前轮打滑响胎,其余的动力暂时无用武之地(明白为啥1.4的Polo也可以响胎起步了么?)但是你跟人拼起步时,必须保证发动机输出扭矩瞬间达到128Nm,在怠速下,即使是满油门,多数发动机是达不到这个扭矩的,必须预先给一定的转速,再突然丢掉离合器,就可以保证从一开始就获得响胎起步的效果。当然,记得关闭ESP或ASR系统,否则它们检测到打滑,会限制动力。
4)增加一名70kg重的副驾驶后,极限加速度几乎不减少!这个跟大家平时想的不一样吧?下图的数据说话!(但是一旦换入2挡,多坐的这一个人就会有点点拖后腿了,具体为什么,再找机会深入探讨吧。)
有粉丝可能会疑惑,130Nm不到就可以响胎,那我买500Nm的车子不是浪费吗?不浪费,高速下,当空气阻力消耗掉车子大部分动力时,大排量和小排量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不得不说,即使是你地板油,在车速不高的时候,500Nm的牛车和300Nm的家用车,真还拉不开差距,因为此时瓶颈不是发动机动力,而是附着系数。
OK,接下来说后驱。我们假设这台A4是后轮驱动的呢,加速是否可以改善不少?当然!因为加速时后轮会得到更多的重量,加速度越大,后轮越不容易打滑。于是,我们又得到了一根蓝色曲线作为后驱模式的极限加速度。大家可以看出,后驱的极限加速度会比前驱大0.1g。
注意到C点了么?假如这台车4个轮子都可以驱动,那么不管重量在加速过程中如何移动,只要动力在前后轮上可以相应分配,就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加速度,X5M的弹射起步,可以猛到司机都想吐,就是这个原因。图上为啥是0.85g呢?这是因为我假设轮胎和路面的摩擦系数是0.85(普通水泥道路),想高于0.85g,4个轮子就要同时打滑了。当然,如果你使用抓地力好的轮胎,在新铺设的柏油路上测试,四驱加速的理论成绩可以提高到1g左右,而仅仅需要280Nm(相当于3.0的普通自然吸气发动机)。但这个理想值往往是达不到的,由于前后扭矩分配系统的算法和响应速度,以及各种误差和现实的原因,导致我们一直无法触及理想,只能尽量逼近。
说到这里多P话两句,车子的最大加速度会不会突破摩擦系数的限制呢?汽车工程师告诉您,可以突破!只要肯花钱。
常见的有两种方法:
1)空气动力学设计。汽车行驶时会遇到气流产生阻力,消耗一部分动力。工程师们认为,爷有的是动力,就怕没地方用。于是他们通过设计车身的造型和附件,让这些阻力改变方向,把车身使劲往地上压。这样一来,在车重不变的情况下,车轮和地面接触得更紧密。
还是那套轮胎,还是那条路,F1赛车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获得超过2倍车身自重的下压力!如果附着系数=1的话,理论的加速极限就可以达到3个g了!(F1是不是四驱,实际上达不到的哈)
但是使用空气下压力会遇到几个小弊端,比如,你必须达到较高的车速,下压力才会起作用;还有,前车的气流会干扰你的下压力,比如你跟车太近,车头相对风速过低,车头下压力不足,容易造成转向不听话(专业叫法是“转向不足”)。。。
算了,一说就停不下来。诺粉帮忙转发时,记得通过回复投个票,真有很多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诺诺就单独开贴给大家聊F1的空气动力学吧!
2)轮胎技术的改善。这是纯粹通过改变附着系数的方法来实现突破。大家听过“热熔胎”没?这种轮胎通过驾驶预热,提高胎面温度(类似局部熔化,形成胶层),来“黏住”地面,提供高于静摩擦的抓地力,就好比一个“固体胶棒”,开到哪抹到哪,自身损耗巨大。此外,准备时间较长,冷态和雨天性能表现很差,所以热熔胎并非八面玲珑之辈。这一点也有很多知识和案例可以聊。
完成了上面的讲解,我们看到后驱车由于重心后移,比前驱车更利于加速。
在现实中,后驱车的设计者们为了更好的利用后轮的加速,把重心进一步后移。以宝马为例,发动机安装点进一步后移,前轮进一步靠前,蓄电池放在后备箱里面,都是为了增加后轴的重量,让极限加速度更高。后驱车加速时的实际表现,其实更好。
一些跑车,为了继续提高加速极限,但是又不希望轻易搭载昂贵的四驱系统,那么就继续往驱动轮上堆重量。比如后驱版本的Boxster,后轴重量达65%,极限加速度比轴重50:50的宝马明显高,柏油路面可以超过0.72g。总之,后驱车越舍得踩油门,加速越好。
网站声明 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
2、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3、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bmw@bmwche.cn 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2、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3、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bmw@bmwche.cn 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